宝宝跟大人是一样的,同样有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与大人不一样的是宝宝的情绪释放没办法像大人那样懂得适当的控制。如果宝宝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进而影响他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让宝宝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宝宝正确认识各种情绪,引导宝宝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平时父母可以多和宝宝互动,让宝宝认识到哪一种情绪是代表着什么?
比如,父母可以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告诉宝宝“妈妈好高兴哦。”,“嗯,我很伤心。”等,让宝宝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另外,还可以通过“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宝宝自己的情绪来源。
同时,也可以通过询问“你有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来引导宝宝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产生情绪的原因,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在每个情绪的变化中,可以现场告知宝宝该不该有这个情绪,应不应该发脾气。
让宝宝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想让孩子喜欢自己,就要从家庭方面给予宝宝认同感。多用欣赏的态度鼓励宝宝,让宝宝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使正常的情绪感受不会因压抑而变质。不要太过于压抑宝宝的情绪,鼓励孩子释放出来,从而教育宝宝该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在。比如有些甜食吃多了不好,但是宝宝就闹情绪、发脾气就是要吃。父母要等孩子冷静下来,耐心的跟孩子讲解为什么要限制孩子吃甜食,就是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会蛀牙妈妈是为你好,是不能发脾气的等等。父母的耐心开导,孩子也会容易接受的。
让宝宝学会乐观面对生活
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把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和宝宝,在家庭中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环境。要培养宝宝乐观地面对人生,父母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
除了与宝宝多交流,培养宝宝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给予宝宝鼓励和支持,帮助宝宝克服一些他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教会宝宝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的情绪。
情绪的变化都是来自于生活,父母对于会容易发脾气,闹情绪的孩子要讲究方法。要培养孩子对于自己情绪的管理和把握。什么事情是可以发脾气的,什么时候闹情绪是无理取闹的。让孩子对事物的一个判断区分和对是非对错的的一个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