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妈妈就是和宝宝形影不离,最熟悉就是妈妈陪伴和教育。很多人都会认为,孩子的教育最主要就是依靠于妈妈的教育。其实不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爸爸同样是至关重要。母亲的性格通常就比较温和,慈祥,最懂得呵护孩子了。而爸爸的的教育则大多倾向于阳刚,好动,做事果断决绝。为了孩子今后的良好发展,少不了父亲的参与。
多花时间在孩子的身上
父亲大多都是在因为工作忙,长时间在外面,但是父亲要尽量挤时间陪孩子说说话,聊聊天。父亲答应孩子的事就要守信,说过的话就要兑现,不让孩子对于父亲就会产生不信任和失落感。特别是周末的时间比较充足,妈妈通常会带孩子出去吃吃东西,逛逛街的。但是爸爸则是另一种方式了:多带孩子出去外面,公园或者户外的活动:爬山、打球等。孩子通常也比较喜欢没玩过的活动,爸爸可以帮助孩子多尝试新的东西,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同样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更能享受这种简单的快乐。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做家务
宝宝一个人玩游戏难免会无聊,平时爸爸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比如玩积木,可以教宝宝怎样叠积极木,怎样做出的形状才好看。可以培养宝宝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做好亲子之间的活动。也可以给宝宝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爸爸也要在旁边动手,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学习怎样做家务。一方面可以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勤劳的长辈形象,也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承担家务的意识,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有担当、独立、果断的品格。
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
晚上不按时睡觉的调皮宝宝,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虽然平时大都是妈妈在哄宝宝睡觉,但是爸爸讲故事的方式有别于妈妈,往往也受孩子的喜欢。爸爸讲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的阅历和想象,添加一些不一样的语气或者技巧,爸爸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知识面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平时没时间,晚上就可以多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
父亲和母亲的性格上有存在着差异,教育方式自然也就不同,爸爸有妈妈身上没有的优势,所以两者缺一不可,在孩子的教育上可以取长补短。爸爸在和孩子交流、玩耍中,会无形地把自己的见识、乐观勇敢的品质传递给孩子,因此孩子的成长中,父亲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