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粗心大意的,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东西在哪里,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的。家里的玩具经常就是丢三落四的,不一会儿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或许是孩子没有细心的概念,又或许是因为父母忽视了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怎样来改善粗心的不良习惯呢?
父母要做好榜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需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习惯。父母在平时可以让孩子跟着自己来学习,比如整理玩具,指导孩子自己去整理散落的玩具,刚开始可能孩子没有什么意识或者概念,要怎样去整理?这时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的面前,给孩子做一遍,把玩具统一受到箱子里或者包里,让孩子学着去做。慢慢的孩子也就会有这个意识了,玩具需要自己去收拾。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有责任心是做每一件事的前提,也只有有责任心的意识才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好。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折叠被子,扫扫地和整理衣服等等。让孩子明白这就是他的责任,干好了要给予鼓励或奖励,没做好了就帮助孩子去改正,让孩子可以学到正确的方式。家长要让孩子正视粗心的坏处,在生活中体会细心的好处,必要时可以让孩子承担因为“粗心”所导致的后果。孩子也会慢慢的养成做事有责任心,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父母并不要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否则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
不要孩子什么事情做错了,就统一归结到孩子粗心,总是用严厉的批评和责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长期以往,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会让孩子有个误区,让自己觉得就是自己粗心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或者自卑心理。父母要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多发现孩子细心的优点。不要只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的缺点,而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细心,适当的表扬,让孩子主动去改变粗心的习惯。
Bunion早教中心:父母要正确的去对待孩子的粗心大意,避免过分的指责,要适当的去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相信孩子做事情可以越来越细心,越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