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庭中,基本上都是一两个宝宝,自己的交际圈也会比较小。所以有些小朋友就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面自己玩耍,自己到处跑到处跳,生活中的东西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手中,从来没有一个分享的意识。该怎样去让孩子学会分享,做个大方的孩子呢?分享给别人,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不溺爱孩子
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父母及家人的溺爱分不开的。很多家长都是把好吃的好玩的全给孩子,偶尔孩子想起与家人分享,家人却在感动之余,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独享意识,他们认为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要过度的宠爱孩子,让宝宝学会大方,学会去分享。
在关键期加强引导
关注孩子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一般在1.5~2岁是儿童分享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在宝宝与家人共处时,、在与小朋友共处时,要引导他分享食物、玩具等,充分利用这个关键期,促进分享行为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获得社会交往的技能。吃东西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主动拿去给长辈吃,长辈可以适当的给予夸奖:“宝宝真棒,吃东西还会想到分给我们吃。“一定的鼓励可以让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也可以提高孩子分享的积极性。
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时候孩子是没有分享的这个意识,就需要父母来告知孩子怎样来分享?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与家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宝宝偶尔做出分享行为时,一定不要谢绝,要诚恳地接受宝宝的好意,而且要谢谢宝宝,让宝宝体验到和大家分享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让孩子继续保持分享的好习惯。
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通过给宝宝讲述一些互相分享的故事,或者去和宝宝做互动的游戏,和宝宝一起扮演故事里面的角色,宝宝来扮演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别人分享的角色,爸爸妈妈扮演接受别人礼物的角色,然后可以交换角色。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加深孩子乐于分享的印象。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今天会分享了,但是明天就又忘了。所以可以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来加深孩子对分享的意识,激励孩子保持这样的好习惯。
BBunion国际早教: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不要让孩子总觉得自己独自拥有的就是应该的。要正确的去引导孩子跟别人分享,做个大方的人,同时也可以在无形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这样才可以受到更多人的喜欢,有利于提高宝宝的社交能力。